1.VMware网络配置:
在linux中,ping命令会无限循环进行
#限制次数ping
ping -c 4 xxx.xxx
2.编译器的版本控制器相关:
在windows中,版本控制可以通过修改环境便来你的优先级来进行实现
在linux中,可以使用update-alternatives实现,例如:
sudo update-alternatives --config java
或者直接修改环境变量:
export JAVA_HOME=/java-x.x.x
export PATH=$JAVA_HOME/bin:$PATH
source ~/.xshrc
3.ISO-OSI七层架构与五层简化架构,以及TCP/IP 4层体系结构
- 网络接口层:
- 物理层:负责网络硬件传输,包括电缆、信号、频率等。它定义了如何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比特流。
- 数据链路层:管理数据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,确保物理层传输的数据没有错误。常见的协议包括以太网、Wi-Fi等。
- 网络接口层:
- 数据封装和解封装: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上层传递下来的 IP 数据包封装成适合物理网络传输的帧。传输时会添加数据链路层的头部和尾部,通常包括 MAC 地址、帧类型、错误检测等信息。在接收端,它将帧解封装并将数据包传递给上层的网络层。
- 物理地址使用: 网络接口层使用设备的物理地址(通常为 MAC 地址)来标识网络中的节点。MAC 地址是网卡在硬件层面上唯一标识设备的地址。
- 错误检测与纠正: 网络接口层还负责基本的错误检测和纠正。通常会使用校验和或 CRC(循环冗余校验)来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错误。
- 控制访问介质: 不同的网络技术(例如 Ethernet 以太网、Wi-Fi)有不同的方式来控制设备如何访问共享的通信介质。网络接口层根据不同的网络技术,确保设备能正确地使用物理介质进行通信,例如以太网的 CSMA/CD(载波监听多路访问/碰撞检测)机制。
- 管理不同网络技术: 该层必须适应不同的物理介质和链路层协议。例如,在有线网络中,它可能使用 Ethernet(以太网)协议,而在无线网络中,则可能使用 802.11 协议(Wi-Fi)。
- 网络层: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传输,决定如何在多个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。主要的协议是IP(互联网协议),如IPv4和IPv6。
- 传输层:管理端到端的通信,确保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可靠传输。主要的协议是TCP(传输控制协议)和UDP(用户数据报协议)。TCP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,UDP则更快但不保证可靠性。
- 应用层:
- 会话层:主要负责建立、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。它可以控制对话的建立、维护和终止,在五层模型中,这些功能被视为应用层的一部分。
- 表示层:负责数据的编码、解码、加密和解密,确保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兼容。在五层模型中,这些数据转换功能也通常被归纳到应用层中进行处理。
- 应用层:
- 提供用户界面与服务:应用层直接与最终用户交互,处理各种应用程序所需的网络服务。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、HTTPS、FTP、SMTP等,分别用于网页浏览、文件传输、电子邮件通信等。
- 应用程序间通信: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管理,通过提供适当的接口和协议,使得不同系统和应用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互。
- 数据格式处理:应用层还处理高层数据格式的转换,确保不同主机间的数据格式一致,尤其在跨平台通信时,数据格式的编码、解码和转换非常重要。
- 安全与身份验证:在某些场景下,应用层会涉及数据加密、身份验证和其他安全相关操作,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是安全的。
4.
5.
6.
7.
8.
9.
10.
#.陌生命令汇总
arp -a#win查看本机ARP缓存表